学习园地


基辛格赞美:中国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因为它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中国总是能在被打倒后快速崛起,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这是号称“中国通”,“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亨利·基辛格作出的判断,不得不说他的这个判断是十分准确的,确实无愧于“中国通”的称号。

基辛格的地位有多高呢?举个例子,今年7月时,美国总统拜登曾派出特使约翰·克里来华访问,似乎是想让我国做出什么承诺。然而这位特使却无功而返,也并没有得到多少欢迎。甚至当时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位特使访华了,完全没有关注此人。

而同样在今年7月,100岁的基辛格也来华访问了。尽管此时的基辛格早就不是什么国务卿了,也没有什么官方身份,自称只是以“普通公民”以及“中国人民的朋友”的身份访华的,但却得到了我国的热情招待,得到了我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基辛格访华的消息也流传开来。我们对基辛格的评价是:“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不会忘记你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有着官方特使身份的约翰·克里受到冷遇,而平民身份的基辛格反而受到了热情招待,可见基辛格的地位之高。当然,基辛格之所以能这么受到重视,除了他“中国通”的身份之外,也是因为他长期以来坚持主张对华友好的态度。

即便从基辛格第一次访华后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基辛格始终希望美国能够对我国采取友好态度,这样的人自然值得我们尊重。

1971年7月,基辛格在特殊的国际形势下秘密访华,从而打开了中美交流的大门。为了能访问中国,基辛格不惜“装病”,从巴基斯坦辗转来到中国,与周总理进行了会谈。几个月后基辛格又正式访华,奠定了此后尼克松访华的基础。1972年2月,基辛格又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改善中美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基辛格长期奔走于中美两国之间,积极促进中美之间的交流,呼吁中美两个大国携手合作。他还担任了美国——中国协会的主席之一,推动双方之间的民间交往。从1971年至今,基辛格访华达到上百次之多,如此之高的访华频率让许多人都感到震惊,基辛格确实不愧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

并且,基辛格一再呼吁美国不要幻想靠“贸易战”打垮中国,不要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早在基辛格第一次访华的时候,他就曾承诺过逐步减少驻台美军,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希望美国能遵守这些承诺,不要触碰中国的底线,这样才能推动双方关系的正常化。

可惜的是,基辛格的这些忠告却被美国当局当成了耳旁风。美国不但反复在台湾问题上刺激我国,还公然派出国务卿佩洛西窜访台湾,与蔡英文当局勾结。美国这种行为无疑触碰了我国的底线,也遭到了我国的有力还击。事实证明,基辛格的判断是对的。只要美国还试图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中美关系就没有正常化的可能。

而基辛格之所以呼吁美国改善对华关系,除了他多次访华,长期主张对华友好之外,也是因为他对中国有着深入的研究。基辛格曾提出,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即便一时衰落,也能快速崛起,是不可能被美国打倒的。美国与其整天想着怎么搞垮中国,还不如放弃这不切实际的幻想,与中国合作,追求互利共赢的局面。

的确,基辛格的判断确实命中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可见他是真的用心研究过中国历史的。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遭遇过强敌,也不是没有陷入过危机。但即便被强敌打倒,即便陷入严重的危机,中国也总是能够再度崛起,浴火重生,这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文明是以国家为核心的,国家没了,文明就灭亡了。但对于中国而言,文明才是核心,国家是围绕着文明的传承而建立的。这其中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和其他国家对比一下。

梁启超就曾提出“四大文明古国”理论,指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延续了下来。而另外三个——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灭亡了,因此他们的名称都带个“古”字。

古巴比伦可以称得上是人类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依托两河流域而崛起——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一带。当年的两河流域可比现在富庶得多,而这里也孕育了一系列国家,其中最为辉煌的就是古巴比伦王国。

这个国家发明了楔形文字和泥板书,还在公元前18世纪诞生了世界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以及“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然而,在与周边国家的激烈战争中,古巴比伦最终衰落了下去。公元前539年,古巴比伦文明的最后一个国家——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古巴比伦文明走到了尽头。

此后两河流域虽然也诞生了一系列国家,但这些国家基本是外来征服者所建立,和巴比伦文明本身已经关系不大了。而今天的伊拉克虽然还有着一系列巴比伦文明的遗迹,但他们也并不以巴比伦文明的传人自居,早就不是当初巴比伦那批人了。

而埃及和印度这两个国家虽然今天还存在,但他们和古埃及、古印度也是天差地别,完全不是同一种文明了。

先说埃及,在其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克里奥帕特拉死后,古埃及文明实际上已经彻底终结。此后的埃及不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国家,而是被一波又一波的征服者所掌控,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政治制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托勒密王朝灭亡后,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阿尔巴尼亚人、英国人,甚至马穆鲁克都曾掌控过这片土地,无数的征服者在尼罗河流域你来我往,已经彻底改变了埃及的面貌。尽管二战后埃及再次取得独立,但此时的埃及与古埃及文明的传承早已中断。

而印度呢?他们比埃及保留的古文明成分还要少,其国家意识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近代史上的两个征服者——莫卧儿帝国和英国塑造的。

古印度文明本身是由印度原住民——达罗毗荼人所建立的,他们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辉煌的哈拉帕文明,这才是古印度的起源。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印度人实际上是后来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征服者,他们反而摧毁了古印度最初的文明。

但这并不是印度最后一次被征服,此后来自西方的波斯人、希腊人,来自北方的各游牧民族都曾侵入印度,建立过自己的政权。在伊斯兰教崛起以后,一波又一波的伊斯兰征服者也从北方的开伯尔山口入侵印度,建立起一个个苏丹国和埃米尔国,统治着大多数印度人,这些征服者中最有名的就是莫卧儿帝国。而在此期间,整个印度从未统一过。

讽刺的是,印度的第一次统一,反而还是英国人帮他们达成的。英国软硬兼施,消灭了一个又一个的印度地方政权,并为了便于管理把他们都纳入英属印度殖民政府,从而促成了印度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尽管印度最终独立,但其身上已经到处都是各路征服者的烙印,和当初的古印度文明显然也根本不是一个体系的了。

而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也是他们之中唯一一个传承下来,至今依然和古代辉煌文明有着紧密纽带的古文明。尽管一个又一个的王朝灭亡了,但文化的传承始终存在。一个又一个新王朝实际上是在给中华文明的大厦添砖加瓦,让中华文明变得更为辉煌,难怪基辛格要称中国为“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了。

比如秦朝虽然灭亡了,但其留下的“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立郡县”和统一度量衡等种种措施的精神以及对大一统的追求依然流传至今。

比如汉朝虽然灭亡了,但“汉”这个字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我们说的语言被称为汉语,写的文字被称为汉字,我们的主体民族也以“汉族”命名,并且汉服依然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这个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文化记忆中,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汉朝虽亡,汉文化永存。

比如唐朝虽然灭亡了,但“唐”这个字也同样成为了我们的文化符号。我们有唐装,在海外有唐人街,而唐朝伟大的开拓精神和文化气魄也流传了下来。唐朝同样成为了我们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让无数人记得大唐曾经的辉煌,以曾经有这么一个帝国为傲。

简而言之,虽然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许多王朝灭亡,但中华文明并没有像其他古文明一样,因为王朝灭亡就彻底终结。王朝虽灭,文化永存,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而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同样也遭遇过强敌,遭遇过严重的危机。从匈奴到鲜卑,到高车、柔然,再到突厥,最后到蒙古。一个个强大的游牧政权曾南下劫掠,甚至想彻底灭亡我们。然而到最后,我们依然挺了过来。而当年那些入侵我们的游牧政权,要么融入我们,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要么就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而到了近代,当国家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时,中华文明同样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美国,多少列强都曾试图将我们变为其殖民地。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再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抗日战争,我们遭遇过多次侵略,甚至有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然而即便遭遇了一次次失败,依然有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救国,为保卫中华文明而战。到最后,在历经了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崭新的中国再次屹立于东方,中国人又站起来了。

虽然最后没能恢复昔日“秋叶海棠”的版图,可能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是与那些在列强入侵中彻底灭亡,乃至被殖民化改造得面目全非的国家相比,中国已经要幸运得多,也强大得多了。并且我们的文化并未中断,我们依然可以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中华文明的传人。

因此,基辛格才会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表面来看中国历史上国家很多,多少王朝都灭亡了,但中华文明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大一统精神也始终存在。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雨雪后,中华文明依然是那个中华文明。

而美国这个强敌,也不过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中遭遇的又一个对手罢了。美国如果愿意痛改前非,真心合作,我们欢迎。美国如果执迷不悟,一定要坚持零和博弈思维,与中国对抗,我们也将奉陪到底。相信这一次,中华文明依然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