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牛牧瑶)在推动古建筑保护传承方面,山西做了哪些工作?12月25日,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对上述问题作了介绍。
近年来,结合全省文物资源特点,山西省文物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构建大保护、大融合格局,全力推动古建筑保护传承。
在保护研究方面,我省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实施元代及元以前木结构古建筑覆盖性抢救工程,编制古建筑壁画彩塑保护专项规划,加大彩塑壁画抢救保护力度,以市为单位推进数字化信息保全建档,利用政府一般债券支持低级别文物保护修缮,全面改善古建筑保存状况。同时,聚焦文物施工全过程研究,推进云冈石窟、崇善寺等研究性保护工程。推动山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建成山西省文物测绘融合技术创新中心。
在开放管理方面,不断加强文保单位日常管理,推动更多文保单位对外开放。结合《黑神话·悟空》流量效应,监测重点彩塑壁画的保存环境,根据监测情况,公布重点文保单位游客承载量,减少游客激增对文物造成的影响。推进世界遗产地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提升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水平。
在传承利用方面,加强资源整合,统筹规划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格局。点上抓国宝,实施39处国宝级文物保护重大专项,打造国宝级文物金色名片;线上抓游径,编制《山西省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规划》,推出“国宝中的山西”等文物主题游径;面上抓示范区,布局了22个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出台支持示范区创建的若干政策,形成文物保护、利用、展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文物+”业态格局。
在展示传播方面,广泛利用AR、VR、新媒体等数字化技术,构建了一系列数字“云端”展示传播和沉浸式体验项目。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微信小程序和网络PC端正式上线。云冈研究院通过3D打印技术原比例精准还原云冈石窟第12窟,在杭州、上海、深圳、郑州等地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永乐宫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再现了800年前壁画的原始面貌,并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永乐宫壁画艺术特展。
白雪冰表示,下一步,省文物局将不断加强文物价值研究阐释,拓展活化利用途径,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古建筑保护利用传承水平。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牛牧瑶)12月25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八场新闻发布会,省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对近年来全省的文物工作作了介绍。
近年来,全省文物系统加快构建“11356”新发展格局,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研究、活态化传承,努力让文化“软实力”成为转型发展“硬支撑”。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对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省政府出台《山西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文物保护利用责任不断压实。在2022年度省级人民政府落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调查中,山西排名全国第一。
山西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理念,着力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工作格局。全国首家建成线上监管加线下巡查机制,累计发现安全隐患4005处,完成整改3432处,整改率达86%;实施39处国宝级文物单位重大专项,开展本体预防性保护和集中连片保护;实施由政府一般债券支持的低级别文物保护专项工程,通过投入多元、分类施策等形成保护合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认领认养文物建筑473处,吸引社会资金5.2亿余元;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初步建立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信息资源库。
在考古研究方面,山西省深度聚焦“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两个国家级重大项目,重点攻关夏文化研究、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等4个重大课题,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文明起源山西图景不断清晰。“十四五”以来,我省2个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5项考古发掘成果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此外,我省持续推进文物与文旅、文博、文创相融合,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晋城古民居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2个市和20个县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国宝中的山西”、八路军革命文物、万里茶道(山西段)等文物主题游径先后发布。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专题博物馆建设有序推进。伴随古建游热潮,各地相继推出深受欢迎的系列主题线路和文创产品,用特殊的方式讲述山西故事,传播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