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感悟特朗普新的感悟——中美相互成就是大道

最近,特朗普似乎开悟了,可能是记着和我会悟后的开悟,必须和中国相互成就才能让美国再次伟大!那就是进行彻底消除霸权主义的自我革命!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记住了!!

世界和人类社会在二十一世纪发展大趋势,中美关系正常化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和则两利,合则共赢,这才是大智慧、大格局、大境界!

大道理

2024年12月17日12:09:39

特朗普:中美联手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

据《南华早报》报道,当地时间12月16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中国和美国可以合作“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说:“如果你想一想,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这很重要。”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代表团时指出,下一步中美关系走向取决于美方的选择,也有待双方的努力,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一是稳定中美关系不动摇。中方反对美方在过渡期再次对台军售和扩大非法单边制裁,敦促美方多做有利于稳定两国关系的事情,也希望新政府走好未来4年中美互动的第一步。

二是确保战略认知不走偏。中国的发展振兴有着清晰历史逻辑和强劲内生动力,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中国无意挑战或取代美国,美国也不要陷入“竞赢”中国的迷思。

三是坚持沟通对话不掉线。对话可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有助于增进了解,避免误判,推进合作。

四是严守底线红线不越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国必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美方应当恪守一个中国的承诺,尊重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正当发展权利。

五是推动人文交流不倒退。中方将继续为两国人员往来提供支持便利,欢迎更多美国各界人士来华访问交流。

美国选举人投票正式选举特朗普为下任总统

  新华社华盛顿12月17日电 美国各地选举人17日投票,正式选举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为下一任总统。

  美国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当天各自举行选举人会议,投票选举下任总统。结果显示,特朗普获得312张选举人票,美国现任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获得226张。

  明年1月6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将举行联席会议,点数2024年总统选举选举人票。特朗普将于当月20日宣誓就职。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间接选举制度。选举人团由538名选举人组成,获得半数以上即至少270张选举人票的候选人获胜。

在新时代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每一个重量级人物的发言都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讨论和深刻思考。当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的记者会上抛出“美中两国联手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的论断时,这一观点无疑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原本就波涛汹涌的国际舆论海洋,激起了层层涟漪。本文旨在探讨特朗普这一论点的现实可行性,分析其背后的利益逻辑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以及中美两国在共同利益与价值观冲突之间的微妙平衡。
一、特朗普言论的背景与意图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表面上看似是对中美两国合作潜力的无限乐观,实则是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一种现实考量。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确立了大国共治的格局,美国作为其中的领头羊,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不仅在维护世界安全秩序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主导着全球经济秩序的走向。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逐渐演变为“一超多强”,而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代表,其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使得“中美共治”的构想逐渐浮出水面。
特朗普的言论,可以说是对这一历史趋势的一种回应,也是他对未来国际秩序的一种设想。然而,需要明确的是,特朗普的这番话并非出于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而是基于对美国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看来,利益是国际合作的最根本驱动力,而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合作无疑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优势。
二、中美合作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并非没有先例。无论是在冷战期间的战略协作,还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贸往来,中美两国都曾在不同领域展开过富有成效的合作。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合作并不意味着没有分歧和冲突。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全球治理、贸易政策、人权问题等方面的分歧,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实。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态势日益明显,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博弈和较量也在不断升级。
三、“中美共治”的可行性分析
从纯利益的角度来看,“中美共治”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两国合作可以在全球治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首先,中美两国之间的价值观冲突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美国作为西方民主制度的代表,其对外政策往往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中国则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倡导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这种价值观上的根本差异,使得两国在合作过程中难以避免摩擦和冲突。
其次,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实。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两国在地区安全、经济主导权、科技领先地位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双边关系中,也渗透到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中,使得“中美共治”的愿景面临诸多挑战。
再者,国内政治因素也是影响“中美共治”可行性的重要因素。在美国,反华情绪和对中国的战略疑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在中国,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反美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这种国内政治氛围使得两国政府在推进合作时不得不考虑国内民众的反应和接受程度。
四、寻求最大合作的可能路径
尽管“中美共治”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两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合作仍然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为此,双方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沟通与对话:通过高层互访、机制性对话等方式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误解和误判。同时,加强民间交流,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2. 拓展合作领域:在经贸、科技、环保、人文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特别是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两国可以携手合作,共同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3. 管控分歧与风险: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议,双方应以建设性的态度加以管控和处理,避免矛盾升级和冲突扩大。同时,加强风险预警和危机管理,确保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4.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应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使其更加公正合理有效。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多边机制建设,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
5. 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应充分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干涉对方内政,不以损害对方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身发展。这是建立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
特朗普的“中美共治”梦想虽然美好,但实现之路却充满坎坷。中美两国作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其关系的发展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也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未来走向。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合作,是符合时代潮流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选择。然而,这一过程需要双方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构建起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