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和魂,就是文明的见证与文化的传承,这就是最大的道和理,最大的智慧和空间,最大的历史和未来!
同样,一个企业的成功,必然是文化和理念的成功,信心和意志的成功,智慧和道德的成功!
想起来2013年给二建掌门人的一封信,从日记中找出来全文刊出,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期许与展望,未来的华恒远必然是以文化引领事业成功的全过程,必然是以文化人,以文化事,以文化物,以文成就!文化的力量可以坚定信心,坚定方向,坚定目标,正是去年3月30日十人会晤结束时,杨董事长总结讲话的铮铮誓言:一条路走下去绝不回头!
有如此豪言壮语,有超越未来的文化积垫,何愁事业不兴人气不旺,何愁天地灵气聚集更大的空间,何愁我华恒远做大做强成为顶天立地的一流大企业?!
我已经把成功未来的文化空间做到天上,地上的灵气已经上升到与天同齐,就等人气升腾与天地灵气融合——大道和合大德通天的大空间大未来——中华永恒的华恒远!
正所谓:文化,既要会说,还要会用,更要会做!
大道理
2024年12月28日22:52:16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是企业文化元素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大计。实乃立企之基,兴企之本,成功之要,扬名之略,不可不察,不可不纳。
高起点,高功能,高标准建设一个山西省一流的企业档案馆,是山西二建发展战略需要,是加快“三大战略”和“新五年规划”立足当前和关系未来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现代化档案管理优势,内可提升管理水平,外可拓宽视野空间,可谓一举两得,永久受益。
宗旨:统一管理 优化资源 强基固本 拓展空间
目标:一年达标 两年创优 三年一流 成就百年
措施:组织领导 服从大局 分工协作 考核落实
步骤:达标,开发,利用,效益。统筹兼顾,同步实施,共同推进,迅速改观,巩固提高。
要求:
1、成立“山西二建档案馆”建设领导组。一把手亲自挂帅;办公室牵头,成员由技术、人事、工会、共青团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统一协调各方面工作。
2、档案馆馆址选择:首先考虑三至五年内或更长时间不迁馆。拟利用公司机关东楼全部(含一层小车库及东楼南对外出租房)。
3、档案馆管理范围:公司行政档案,技术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党群系统、物业管理、社会服务档案等。荣誉室、图书室、阅览室等。
4、档案馆设施、设备配套及装修:安全、消防、简约、完善、美观、大气。通盘设计,同步实施,边整边改,一步到位。一层为图书室,阅览室,工作室,营业室;二层为文渊阁:内设荣誉室,史志室,行政档案室,技术档案室;三层为文昌阁:内设馆办室,财务档案室,人事档案室,综合档案室。所有窗封闭,中央空调;档案柜与密集架配合使用,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设备和空间;东楼院内外墙形成一幅贴面大幕,镌刻“福泽二建 百年昌盛”八个金字。牌匾务请五台王留鳌题字,招祥纳瑞,集聚神韵。
5、引进社会资源合作双赢:拟与光明图片社合作,我方提供门面房。利用对方技术、人员、设备为我服务,创建电子档案系统,同时获得技术和培训。关于价格和分成,可以边做边谈,以诚相待,互利互惠。
档案馆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发展根脉,延续历史,开创未来。开发利用,以史为证,著书立说,彪炳千秋是它的本来功能和要达到的境界,这才是山西二建!
当机立断,明春开建。
2013 年 12 月 9 日 22:03:23
(电脑字数统计:892 字)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典籍文字中,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天(12月28日),我们走进国家图书馆“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去感受古籍里的风雅志趣和千年文脉。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史记》《四书章句集注》《天工开物》等多部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的经典典籍正在展出。这是有着“五经”之称的《易》《书》《诗》《礼》《春秋》经典文献。这是宋代编撰的苏洵、苏轼、苏辙“三苏”文章重要选本《三苏先生文粹》。《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为其作注本,提出“割圆术”,科学求出了圆周率π≈3.1416的结果,称为“徽率”,奠定此后千余年中国圆周率计算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这册《山海经》是宋代刻本,也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版本,这一页记录着上古时代精卫衔木石填海的传说。在这册《庄子》的首篇《逍遥游》里,能看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的经典名句。这是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宋刻本,共计二百九十四卷,是存世最早且最完整的版本。这是我国古诗源头之一的《楚辞》,刊刻于南宋年间,是海内外孤本。
文脉赓续,藏用并举。
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遴选自先秦起,包含哲学、文学、科技等多领域的重要典籍100部,以典籍普及读本深入浅出解读经典。截至2024年8月,项目已编纂出版图书共80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截至目前,国家图书馆通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山海经》知识库等多个古籍数据库,降低古籍阅读门槛,让读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多家古籍收藏单位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等数据库平台,携手向社会和公众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13.9万部(件)。